成人动作片

汪洋

发布时间:2025-02-26


一、基本情况

男,湖北武汉人。2008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,获博士学位,2009-2011年在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作博士后研究,2011年受聘任教于成人动作片 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,依托成人动作片 招收博士/硕士研究生201511-201610月赴法国巴黎中央理工成人动作片留学访问一年。现任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研究员、硕士生导师、博士生导师。

二、研究方向

要从事水上交通安全、水上-水下立体应急救援、水上交通信息安全、水下空间探测与建模等方面的研究

三、主要工作业绩


   【3】汪洋,金卓恒,陈德山,吴兵。基于法线微分的三维声纳点云自适应简化方法 [J]. 工程科学与技术,2024, 
   【4】汪洋,叶挺,李廷文,吴兵。自主船舶航行系统信息空间安全:挑战与探索 [J].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(自然科学版),2023,51 (02),64 - 76. (“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” 刊物)
   【5】欧阳旭东,支云翔,王腾飞,吴兵,汪洋 *. 基于扩展式动态博弈的多船避碰决策模型 [J].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,2020,30 (1):59 - 66. (“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” 刊物)
   【6】汪洋,黄金辉,付姗姗,魏晓阳,吴兵。系统安全的思维转型:风险与韧性的比较研究 [J].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,2018,28 (01):62 - 68. (“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” 刊物)
   【7】魏晓阳,汪洋 *, 严新平,陈思,吴兵。事故建模方法研究进展 [J].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,2016,26 (03):46 - 52. (“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” 刊物)
   【8】吴兵,严新平,汪洋,魏晓阳。水上交通事故人因可靠性定量评价方法 [J].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,2016,16 (04):24 - 30. (“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” 刊物)
   【9】吴兵,严新平,汪洋,魏晓阳。多部门协同的内河失控船应急处置决策方法 [J].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,2015,15 (05):16 - 23. (“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” 刊物)
   【10】严新平,吴兵,汪洋,魏晓阳。海事仿真研究现状与发展综述 [J]. 系统仿真学报,2015,27 (01):13 - 28+49

代表性专利

   【1】汪洋,叶挺,吴兵,尹奇志。一种基于船舶数字证书的智能船舶身份验证与虚假身份预警系统,2024.04.30, 中国发明专利,ZL202210684952.4
   【2】汪洋,叶挺,陈鹏,吴兵,吕洁印。基于区块链的船舶数据交换机制及航行事件通告和验证系统,2024.04.05, 中国发明专利,ZL202211232930.0
   【3】汪洋,陈鹏,刘杰,商蕾,吴兵。一种邮轮内的船员行踪定位与管理系统及方法,2020.12.04, 中国发明专利,ZL2020109078134
   【4】汪洋,孟子昊,商蕾,吴兵。一种面向邮轮上特殊乘员监护的行踪预警系统,2020.12.04, 中国发明专利,ZL2020109074097
   【5】汪洋,贺宜聪,段文杰,范腾泽,赵江滨,吴兵。一种面向潜水作业人员能力提升的水下训练设施及评测系统和方法,2020.09.18, 中国发明专利,ZL202010987642.0
   【6】汪洋,张季然,于周讯,袁裕鹏。一种基于 AIS 的进出港水域目标识别与主动预警系统及方法,2020.09.15, 中国发明专利,ZL202010968844.0
   【7】汪洋,代家舜,段文杰。一种多任务、多角色的 ROV 协同训练仿真系统及方法,2019.07.19, 中国发明专利,ZL2019106560917
   【8】汪洋,欧阳旭东,杨佳宇,支云翔,吴兵。一种定线制条件下的航线交换系统,2018.12.21, 中国发明专利,ZL201810987122.2
   【9】汪洋,魏晓阳,严新平,王理均,黄金辉。基于 GIS 与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电子海图生成方法,2015.12.16, 中国发明专利,ZL201510504343.6
   【10】汪洋,范贤华,陈仕祥,汪洁,黄仕祥,张笛,吴兵,孙国动,吴康。基于双向匹配的船岸间锚地申请与分配系统及方法,2015.02.18, 中国发明专利,ZL201410634514.2
   【11】严新平,吴兵,汪洋,高嵩,张笛,陈先桥。面向海事应急指挥的多角色人员在环测试系统,2014.03.12, 中国发明专利,ZL201310597028.3

    五、主要荣誉与社会兼职

代表性获奖

   【1】长江船舶航行风险的形成机理、演化规律和智能预警方法,2020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,排名第四

   【2】复杂条件内河通航系统风险辨识与控制方法及应用,2018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,排名第六

   【3】内河船舶事故模拟与应急救援演练系统及应用,2024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,排名第二

    六、联系方式等

联系方式:电话/传真027-86582280,邮箱:wangyang.itsc@aldultdzp.net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